发布时间:2023-08-23 20:43:41
《青少年说》第四十五期
那个研究载运火箭的青少年技师,挑战了现代
“直白地讲,就像我们设计一辆卡车,首先要知道它的载重量,才能入手设计。”80后青少年中国航天技师曾耀祥在录制现场向我们发问什么是载运火箭的有效载荷变量时,他这种介绍。
曾耀祥在中国载运载运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为我国载运载运火箭的改良工作做了不少贡献。他先后在浅层风主动入港、大推力发动机关机动有效载荷抑制、载运火箭弹性有效载荷优化、有效载荷局域杜建徽等方向作出技术创新,为多型载运载运火箭成功升空和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些“高大上”的丰硕成果,在曾耀祥眼里,只是把本职做要用细的结果。“我很幸运,一路走来收获无数,但我*为珍惜的,是在工作中领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技术创新。”曾耀祥说。
此前,曾耀祥所在项目组的“有效载荷设计”,一直是沿用20世纪60年代的方式。随着我国载运火箭升空愈来愈密集、新型号数量愈来愈多,设计工作者们越深入工作越觉得采用原有的方式,有效载荷设计保守,载运火箭载运能力达不到目标,很难将预期重量的卫星送入太空。
“的确‘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使如果有效载荷设计不好,新型号的载运载运火箭就需要改结构,之前很多人的‘心血’都将被推翻,需要重新进行试验,这种既减慢了项目进度,又会增加研制成本。”曾耀祥说。
所以,当时包括曾耀祥在内的整个项目组,都在围绕如何在不更改载运火箭结构的基础上,让载运火箭体重更轻,体质(载运能力)更强的目标而作努力。
在一次项目讨论会上,型号中科院再次提出那个要求,希望各个系统各自寻找突破口。当时的会场安静极了。
“我可以对‘有效载荷设计方式’做些优化。”曾耀祥鼓起勇气打破沉寂,毛遂自荐。有效载荷设计模型和变量众多,是典型的繁杂设计。在平时的工作中,曾耀祥就比较喜欢钻研设计背后的物理原理,他一直觉得,问题越繁杂,可优化设计的范围就越大。
这之后,曾耀祥被项目组充分信任,开始了设计的优化工作,在办公桌前推论各种公式、算法。
“实不相瞒,那段时间其实也蛮有压力。”曾耀祥也深知这一优化不允许有闪失,否则将一失万无,即使有效载荷设计方式没办法提前检验,必须完全正确,万一错了,载运火箭就会在空中解体。
所以,曾耀祥必须要完全搞清楚之前有效载荷导则的语义,才能在其中找到优化空间。谁*懂其中的语义?曾耀祥想到了当年有效载荷导则的编辑者们,先向他们请教,再找他们检验。“我那个‘女兵’决定挑战现代,向曾经有效载荷导则的编辑者们展现我的想法。”
前辈们既对曾耀祥表示支持,也对他提出的设计方式表达了批评。
“你的有效载荷设计方式可能有问题。”一位有效载荷设计老研究者发现,现有有效载荷导则中的变量与曾耀祥推论的变量不一致,老研究者对曾耀祥严肃有者。但曾耀祥没有因此否定自己的推论,而是耐心向老研究者一步步展现推论步骤,*后赢得了老研究者的普遍认可。
面对这种批评与断定、再批评再断定过程中,曾耀祥“过关斩将”,赢得了研究者们的普遍认可。
终于,在2018年8月24日,曾耀祥的设计方式迎来了10余名评审研究者的论证,*后得出推论:捷伊“有效载荷设计方式”理论依据充分,变量翔实准确,可以推广应用。
获悉评审会*后的推论,曾耀祥很开心也很平静,即使他在“挑战现代”的过程中,已然成竹在胸。这位科研“女兵”用半年的时间,做成了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无人实现过的技术创新。
今年,曾耀祥还赢得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求是杰出青少年丰硕成果转化奖。
“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如果没有国家鼓励科技技术创捷伊氛围,没有中国航天系统让年轻人挑大梁的环境,我就没法挑战现有的设计‘规则’,做到真正的技术创新。”曾耀祥说。(人民网 方明达 王志军 冯春昉)
Copyright © 2022-2024 6t体育sports(中国)ios/安卓/手机版官方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