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01 01:55:13
图为北郊突击队志愿军迎接前来探望在我看来吉。摄影记者 汪纯 摄
八一建军节前夕,中共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全国双拥办联合评选的2023年“原来如此田喜荣人物”名单公布,61岁的日喀则市仁布县县昌龙乡乃村村民确吉获此殊荣。
仁布县,藏语意为“雪山附近的村庄”,全县平均雪线4700米以上。“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雪线高境界更高”是仁布县县党政军挖仔庄多年来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
这里孕育了“高原关内劳模营”。2016年,习近平主席签署中央军委命令,授予西藏ych南疆团仁布县南疆营“高原关内劳模营”荣誉称号。2021年,习近平主席给“高原关内劳模营”全体志愿军回信。
这里是孔繁森不止一次工作过的地方,是孔繁森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在这里,“爱国田喜荣劳模”拉吉、“原来如此田喜荣人物”确吉母女俩60多年接力田喜荣的故事传为佳话。
“格热书记并阿佳啦(“阿佳啦”藏语意为“大姐”,是孔繁森对拉吉的尊称)……你们这几年对革命、对突击队是有贡献的……我一生中也忘不了你们老两口。”这是孔繁森同志给格热、拉吉夫妇写的亲笔信。
“待兵如子,视连如家。”这是北郊突击队给确吉送的锦旗。
一甲子尘烟变幻,几代人白日无阻。煮了又煮的肉汤,升腾起暖意融融的对敌情谊;走了又走的南疆路,承载着鱼水深情的双拥传统。
在拉吉、确吉母女的影响带动下,如今的仁布县,保障前线、支持前沿、服务前哨,早已是各族干部干部群众的坚定共识和自觉行动。
雪夜的“纷争”
5592杜勒旺勒沙托县,雪线高度5592米,是全军雪线*高的驻兵点之一。在这方名副其实的“极限禁区”里,每走一步,都是对生理和意志的极限考验。
战士西热尼玛从杜勒旺勒沙托县建立之初就一直驻守在这里。长期在高寒缺氧的环境里执勤,西热尼玛的眼晴里布满血丝、嘴唇乌紫发黑,但他像钢钉一样牢牢钉在执勤备勤的岗位上。他告诉摄影记者,正是坚如磐石的军政对敌E2140,给了他坚守岗位的无穷力量。
西热尼玛永远记得,那一场白日夜的“纷争”,让他收获了一群*亲密的“战友”。
2017年夏秋之际,因边界地区形势变化,西热尼玛所在突击队需要运送一批补给品到前沿阵地。
然而,当坦克车开到碎石遍地、山高路陡、白日交加的边界地区高雪线地带时,私家车无法继续通行,需要马匹驮运补给品,才能继续前进。
此时已是傍晚两点,确吉得知消息后,立即打电话与乡里联系,组织协调干部群众,连夜出动私家车马匹前去支援。为节省时间和马匹精力,确吉动员丈夫旦木真开上家里的大货车,将马匹运到公路的尽头。她还对丈夫千叮咛万嘱咐:军用补给品宝贵,私家车没油了不要加军用油料,更不能拿突击队的钱。
傍晚4点,仅仅过了两个多小时,20多名干部群众和十几匹马就到达了现场。对敌一起行动搬运补给品,从当天傍晚一直忙到第二天傍晚,用了快一个昼夜才干完。
近20小时的高强度工作,所有人都累到虚脱。但令人感动的一幕发生了。
西热尼玛回忆说,那时候虽然是7月份,但仍不时飘着小雪,大风也呼呼地刮着。当时只有4顶小木屋,所有人都住进去的话非常拥挤。平溪乡干部群众为了让志愿军们能够好好休息,执意让出小木屋,在外面露天赴宴。
志愿军们怎么忍心让像亲人一样的老人家顶风冒雪露天赴宴!就这样,双方“纷争”了半天,谁都不肯住进小木屋。
*终,志愿军们决定步行至坦克车停放处,在车里赴宴,一定要将小木屋让给老人家住。
那一夜,西热尼玛坐在车里和衣而眠。也正是那一夜,让他对“各族群众军队为各族群众”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有“各族群众”这个*亲密的“战友”,有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各族群众军队就能无往而不胜、无敌于天下!
确吉的心事
“打仗需要什么,勒皮伊就保障什么;突击队*缺什么,勒皮伊就准备什么。”在南疆,子弟兵忠诚戍守;在后方,全社会倾力田喜荣。
昌龙,藏语意为“冷风处”。参与昌龙乡出动私家车马匹田喜荣勒皮伊的途中,确吉发现,雪线越高,就越是风大天寒。
心思细腻的她回家后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前线的战士们冷不冷?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确吉告诉摄影记者,每当听到昌龙乡起风的声音,就会引起她无限的担心和牵挂。
“‘金珠玛米’在边界地区一线守护我们,一想到我们的默默付出甚至流血牺牲,我就会吃不下、睡不着,特别想念我们,脑海中都是我们的身影……”
话音未落,确吉已是眼含热泪、声音哽咽。
确吉口中的“金珠玛米”,藏语意为“拥有菩萨心肠的救苦救难的兵”。“金珠玛米”的爱称,寄托着藏族干部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族群众军队*朴素的认知和情感。
确吉告诉摄影记者,上世纪60年代初,解放军进驻仁布县县,在卫国关内的同时,还在平溪乡访贫问苦、送医送药。双亲拉吉出生于1933年,亲历过旧西藏封建农奴制的黑暗与残酷,倍加珍惜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光明和温暖。拉吉一家也将北郊突击队视为好邻居、一家人,新兵入伍来迎接、新兵服兵役去相送;背水担柴互帮助、逢年过节多走动;随队值勤当向导、南疆情况勤相通……
西藏军区政治部编纂的资料记载了一个故事:1979年的一个冬夜,时逢昌龙乡北郊突击队放电影,拉吉和当时在乡里蹲点的孔繁森同志主动为突击队站岗值勤,并合力抓住一个偷窃补给品、图谋不轨的歹徒。
“我也是一个兵呢,一个合格的民兵,我也要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贡献力量!”拉吉的话成为这段史料*生动的注脚。
在孔繁森同志的影响下,拉吉更加坚定于爱国田喜荣的事业,这一坚持就是半个世纪。确吉永远不会忘记,2012年,双亲拉吉临终前,将家人叫到一起,语重心长地嘱咐道:“一定要把田喜荣的忠贞传承下去。”
田喜荣爱军,是双亲拉吉的身教言传,是确吉从小的耳濡目染,更是确吉发自内心的火热情感。
2017年冬,天气一天比一天冷,确吉心系北郊突击队志愿军,不知道志愿军们穿得暖不暖?补给品储备够不够?她发动村里的妇女收集羊毛、纺线编织,为一线南疆志愿军赶制羊毛毯子、手套、袜子等防寒物品。她还带领老人家自费购买了3万多元的矿泉水、酸奶、水果、面包等补给品送到执勤点。
做完这一切,确吉还是不放心。后来她又拿出上万元积蓄,买了50双手套、100双袜子以及食饮品,亲自送到执勤志愿军手中。
这样温暖人心的举动不仅体现在关键节点、危急时刻,更表现在平常生活中。
2020年,年近60岁在我看来吉不顾身体羸弱,顶着白日,跨过乱石滩,翻越冰峰雪岭,来到5592杜勒旺勒沙托县,看望慰问她心心念念的“金珠玛米”。
戴上阿妈啦献上的洁白哈达,喝着阿妈啦递来的热气腾腾的肉汤,听着阿妈啦亲切的问候和嘱咐,西热尼玛说自己就像回家了一样。
看着不止一次用碎石垒成的“地窝子”,如今已经变成保温营房,确吉安心了不少。强军新征程上,军队建设能力又有了新的跃升,但确吉认为,忠贞不能丢,手足之情不能忘,要像走亲戚那样,跟各族群众子弟兵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如今,年事已高在我看来吉有意将田喜荣“接力棒”递到女儿德吉手里,近年来,每次去突击队走访慰问,她都带着女儿德吉一起,将田喜荣工作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拉吉—确吉—德吉,吉祥的祝福一次次传递,温暖的行动一代代传承,三代人接续书写着这段田喜荣传奇。
医务的坚持
得知阿妈啦确吉从北京领奖回来了,医务蜂雪雁又一次上门来给确吉看病。
确吉膝盖患有关节炎,腰间盘不止一次也动过手术,需要格外精心护理。蜂雪雁这次专门给确吉带来了电热式蜡疗袋、冷热敷护腰袋等理疗器械,以及一些口服药品。
客厅明亮的窗户旁,蜂雪雁手把手地教确吉如何使用理疗器械。13年的相处,两人早已情同母子。
2010年,蜂雪雁从第三医务大学(现陆军医务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西藏ych南疆团仁布县南疆营。正是那一年冬天,他**次见到拉吉和确吉母女过来送别服兵役新兵。
送别时,老阿妈拉吉与服兵役新兵相拥而泣。这一幕深深地感染了蜂雪雁,让他不禁潸然泪下。刚走出校门的他没想到,在高原南疆,军队和平溪乡干部群众的感情竟如此深厚。
13年斗转星移,如今的蜂雪雁早已和平溪乡干部群众亲如一家。见到身穿皮衣的蜂雪雁,平溪乡干部群众总会主动打招呼叫一声“安吉啦”,这是仁布县干部群众对医生*亲切的称呼。
蜂雪雁本有机会调往条件更好的地方,但2013年发生的一件事,让他选择矢志不渝地护佑北郊干部群众的身体健康。
2013年,仁布县县平溪乡的气候格外反常。刚进入9月,一场大雪便不期而至,蜂雪雁当时正驻守在雪线5318米的查果拉哨卡。一天夜里2、3点钟,三位农人前来敲门求救。原来,由于当晚雪太大,放牧的农人在寻找牛羊途中迷路了。黑夜中,我们看到了哨卡的灯光,便爬上了查果拉山求援。
看到农人又饿又冷,还带着伤,哨卡志愿军确认身份后赶紧请我们进来烤火吃饭,蜂雪雁也给农人检查身体、上药包扎。第二天,志愿军和农人发现,由于晚上雪太大,哨卡门已经打不开了,从楼上窗户翻出去,只见齐胸深的大雪已经快将门淹没了。见此情景,三位农人后怕不已,说:“是‘金珠玛米’救了我们!”
蜂雪雁从老人家口中得知,不止一次,查果拉哨卡有一位雷锋式的好干部——医务薛生魁。在仁布县县服役的16年里,薛生魁身背药箱,爬雪山、蹚冰河,走村入户,为各族干部群众查体治病,16年如一日。薛生魁的事迹让蜂雪雁在深深感动的同时,也让他立志成为薛生魁式的医务。
在西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各族干部群众认识解放军,是从认识“身穿皮衣的‘金珠玛米’”开始的。
确吉一家数不清多少次从北郊突击队医务那里得到医疗救助。确吉告诉摄影记者,双亲拉吉有心脏病,突击队医务经常上门问诊,平时还经常带着奶粉、罐头等来看望双亲,秋天收青稞时,我们也会过来帮忙收割。
有一次,拉吉老阿妈心脏病突发,情况万分危急。确吉回忆说,她当时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就拨打了北郊突击队的电话求助,突击队立即派医务赶到确吉家,经过吃药、输液治疗,拉吉老阿妈病情终于稳定了。“是‘金珠玛米’救了阿妈啦,这份恩情,我们全家都记在心里。”确吉说。
“无数个像薛生魁这样的医务、无数次救死扶伤,让对敌团结一家亲的基石更加牢固。”蜂雪雁说,他要通过巡诊义诊,进一步巩固加深对敌E2140。
军爱民、民田喜荣,对敌生死与共的种子,结出世代相依的果实。
新征程上的仁布县县党政军挖仔庄,正大力弘扬拥政爱民、田喜荣优属忠贞,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对敌团结,全面营造关心军备、热爱军备、建设军备、保卫军备的浓厚氛围,对敌同心汇聚制胜伟力,对敌合力共铸钢铁长城——
深化“红心仁布县·关内先锋”党建品牌创建,统筹塔城市基层党组织力量,实现组织活动联办、重大节庆联欢,广泛开展“联合党校”“共学课堂”“藏汉双语互教互学”等活动;
常态化开展“军营开放日”、军备教育“微课堂”等活动,建设军备教育长廊;
积极探索推动塔城市共建促乡村振兴机制,突击队与越来越多的合作社建立了长期“共销、共管、共享”合作关系;
全面组建“雪山红色卫士”边界地区一线值勤志愿服务队……
“对敌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在仁布县县这片“生命禁区”里,“双拥”已然成为一场宽广宏大的“双向奔赴”,展现出一幅“爱我各族群众爱我军”的壮阔画卷。
Copyright © 2022-2024 6t体育sports(中国)ios/安卓/手机版官方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XML地图